2022年06月22日 來源:粵學習客戶端
分享到:
(一)
范徐麗泰解密香港回歸前究竟經歷了些什么?
關于香港回歸前后的故事,專題片播出對范徐麗泰的采訪。1984年9月26日,《中英聯合聲明》及其三個附件在北京、倫敦、香港三地同時公布,終于確定了移交了一個六百萬人口的地區,且移交的方式是通過和平談判。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接下來的13年過程中卻并不順利,因香港回歸問題與當時的港督彭定康經常爭吵的時任香港立法局議員和行政局非官守議員的范徐麗泰甚至不得不辭職。1996年,香港特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選出60名臨時立法會議員,范徐麗泰當選為臨時立法會主席。
談到中英雙方籌備回歸工作的時候,范徐麗泰說:“剛開始的時候中英兩方大家合作的時候還有一些互諒互讓。但是等到最后那個五年呢,就開始麻煩了,就是來了個最后一任的港督。這個人就是彭定康。他不理會以前發生了些什么,我想他的任務可能就是來香港把以前的東西改掉。臨時立法會在彭定康的眼中,完全是不能接受的。他差不多要說這個是非法組織,所以他是完全不給臨時立法會在香港運作的。結果我就用范徐麗泰辦事處的名字,在中環的華茂大廈那里租了個地方。臨時立法會在一月選了出來,在二月選了我做主席。跟著我們開完會了,就未曾停過工作,直到回歸?!?/p>
?。ǘ?/strong>
首次披露李家超去年發聲
1997年7月1日零時,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飄揚的五星紅旗和紫荊花旗宣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在這一刻變為現實。25年以來,香港與祖國命運密不可分,國家發展規劃正是香港的發展機遇。
“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創科發展……香港人對這些名詞已耳熟能詳。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更極大拓展了香港的發展縱深。去年12月,時任香港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就提到了“香港未來發展必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已成為香港社會的共識”。
李家超說,香港國安法的落地實施,除了有力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外,也讓香港市民深刻意識到,祖國是非常重要的,有國才有家,維護國家安全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香港社會與內地融合的意識須進一步增強。
?。ㄈ?/strong>
袁國勇看中了內地什么?
對年輕的特區政府來說,盡管亞洲金融風暴、禽流感、非典疫情、全球金融危機、新冠疫情等多個難題接踵而來,但回歸25年來,香港在迎戰每一個危機時,背后都多了一個堅強后盾;每一個適用于香港的獨特政策,背后正是中央政府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初心和決心。
在共同抗擊SARS、禽流感、新冠肺炎疫情中,特區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對內地的援手感觸頗深,尤其是在一些領先香港的領域,他認為內地有“三多”。
袁國勇說:“其實我們香港很多地方可以借鑒內地,也都有很多新的資訊。我舉一個例子就是,例如高福院士他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結構病毒學家,這些很先進的范疇,其實我們在香港很難做得到。到今日香港大學連低溫電子顯微鏡都還沒有,深圳有上百部。所以我們看得出,香港現在的出路,有很多必定是同內地合作,才可以再上一層樓。有很多內地有的東西,在香港是沒有的,比如多通量的基因組排序,內地的實力是強過香港很多。內地機器多,資源多,人力物力多,香港在這方面是沒辦法追得上。香港的基礎醫學或者基礎科學仍然遠遠低過內地,所以這是我們需要同內地合作很重要的一個范疇,就是利用內地的硬件。我們看得出內地的硬件遠勝于香港,內地的資源遠勝于香港,內地的人力投入遠勝于香港?!?/p>
?。ㄋ模?/strong>
內地發展起來了,香港的地位會不會被取代?
正是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香港才平安度過兩次金融危機。也正是內地不斷的政策扶持,活水注入,香港經濟發展才平穩有序。而隨著改革開放在內地的快速推進,香港會不會被同質化、會不會被取代,也被人悄悄打上了問號。
對此,香港特區政府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就明確:“即使內地城市不斷發展,但是始終香港因‘一國兩制’的關系,它總有一點特點是內地城市所不能夠取代?!?/p>
劉兆佳說:“一國兩制之下,香港得到一個非常良好的發展機會,因為可以他利用他原有的制度的優勢,配合國家發展,推動國家現代化建設。我跟中央官員接觸過程當中,從來沒覺得他們認為香港對國家的價值是減少了,即使內地城市不斷發展,但是始終香港因一國兩制的關系,它總有一點特點是內地城市所不能夠取代。其實一直以來香港發展都得益于內地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為香港的工業、服務業、金融業提供很多發展機會。等到香港面對西方越來越多制裁的時候,香港又可以得到來自內地源源不絕的發展機會,令自己可以繼續維持一個經濟增長。新冠疫情之后,香港的經濟民生將會面臨一段時間的困難,再加上國際形勢日趨復雜多變,特區政府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管治團隊,在中央支持之下,聯合愛國力量共同面對日后復雜、嚴峻的管治局面?!?/p>
?。ㄎ澹?/strong>
這幾年香港為什么會出現“政治事件”?
香港獨特的地位使她能與國際充分接軌,但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語言、金融體系、開放市場、法治體系等與國際接軌,保持了香港的繁榮穩定,也讓香港有力支撐內地發展;另一方面,也意味著香港容易被外部勢力覬覦,借可乘之機介入。最終受害的是香港本身。
于是,近年來香港也遭遇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尤其是2019年的修例風波,為什么那么多年輕人參與?香港還有沒有未來?培僑中學教師穆家駿在片中給出了答案。
?。ㄓ浾?nbsp;陳晨)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